(一)測試大綱使用范圍及對象
本測試大綱適用于報考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與應用等專業(yè)的高職(專科)升本科考試免試入學考生。
(二)測試目的
按照專本兼顧的原則,主要測試電氣工程及自動化、機器人技術、智能制造工程技術、自動化技術與應用等專業(yè)本科階段學習基礎。
(三)測試內容
本測試大綱主要包括“機械制圖”知識模塊、《機械設計基礎》知識模塊。
“機械制圖”知識模塊共有5個知識點,主要包括制圖基本知識、投影基礎、組合體和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等測試內容,測試考生關于識圖和制圖基本知識掌握情況。參考教材為王其昌,翁民玲,常小芳主編的《機械制圖(第5版)》,機械工業(yè)出版社出版,十三五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出版日期為2018年4月。
1.制圖基本知識
(1)理解相關國家標準。
(2)掌握國家標準關于圖幅、比例、字體、圖線、尺寸標注等機械制圖的基本規(guī)定。
2.點、直線、平面投影
(1)了解投影法的概念、分類及原理,理解三視圖的形成過程、投影對應關系、投影規(guī)律、方位對應關系。
(2)掌握點的三面投影規(guī)律,能夠根據點的坐標判斷點的位置,能夠判斷重影點的可見性。
(3)掌握空間各種位置直線的三面投影規(guī)律及作圖方法,能夠判斷點與直線、線與線的相對位置關系及求解線與線的交點。
(4)掌握空間各種位置平面的三面投影規(guī)律及作圖方法,能夠判斷直線與平面、平面與平面的相對位置關系及求解線與面的交點和平面與平面的交線。
3.立體及其表面交線的投影
(1)理解基本體的概念及分類,立體表面交線(截交線、相貫線)的概念及性質。
(2)掌握基本平面立體(棱柱、棱錐)和基本曲面立體(圓柱、圓錐)的正投影特性、三面視圖的繪制及其表面取點的作圖方法。
(3)了解截交線、相貫線的分析方法和切割體、相貫體的作圖方法。
(4)掌握兩圓柱正交時相貫線的近似畫法。
4.組合體
(1)理解組合體的概念、組合形式。
(2)重點掌握組合體三視圖的表達方法及尺寸標注規(guī)則,能夠根據簡單組合體的一面視圖繪制第二面視圖,或根據兩面視圖繪制第三面視圖。
5.機件常用的表達方法
(1)了解常見的簡化畫法及其規(guī)則。
(2)理解常用視圖(基本視圖、向視圖、局部視圖、斜視圖、斷面圖、剖視圖)的概念、用途和標注規(guī)則。
(3)掌握剖視圖尤其是全剖和半剖視圖的概念、作用和畫法。
“機械設計基礎”知識模塊共有7個知識點,主要包括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平面連桿機構、螺紋連接、帶傳動、齒輪傳動、軸的功能及材料選用、軸承的功用和類型等測試內容,
測試考生關于機械設計基礎相關基本知識的掌握情況。參考教材為陳立德、羅衛(wèi)平主編的《機械設計基礎(第五版)》,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十三五職業(yè)教育規(guī)劃教材,出版日期為2019年8月。
1.平面機構的結構分析
(1)了解機構的組成,根據平面運動副兩構件接觸的幾何特征區(qū)分低副和高副。
(2)重點掌握平面機構的自由度計算。
2.平面連桿機構
(1)了解平面四桿機構的基本形式。
(2)掌握鉸鏈四桿機構的三種基本形式:曲柄搖桿機構、雙曲柄機構、雙搖桿機構。
(3)重點掌握鉸鏈四桿機構有曲柄的條件。
3.螺紋連接
(1)根據螺旋線的繞行方向、螺紋的截面形狀、螺旋線的數(shù)目、螺紋的用途四個方面掌握螺紋的類型。
(2)判斷螺紋的旋向(左旋/右旋)。
4.帶傳動
(1)了解帶傳動的類型。
(2)掌握普通V帶輪的結構。
5.齒輪傳動
(1)掌握齒輪傳動的常用類型。
(2)掌握齒輪各部分的名稱和符號。
(3)重點掌握標準直齒圓柱齒輪的基本參數(shù)及幾何尺寸計算。
(4)了解齒輪常見的失效形式。
(5)了解齒輪常用的材料。
6.軸的功能及材料選用
(1)掌握軸的主要功能。
(2)了解軸的分類形式。
(3)了解軸的常用材料及熱處理。
7.軸承的功用和類型
(1)了解軸承的功用。
(2)掌握軸承的分類。
(四)試題難易程度
較容易題約50%
中等難度題約30%
較難題約20%
(五)題型結構
題型結構共有單項選擇題、多項選擇題、判斷題、名詞解釋、簡答題等5種。
(六)說明
測試采用閉卷筆試形式;考試時間120分鐘;試卷滿分150分。